1985年,陈布文在整理旧物时,无意间发现了丈夫张仃与其他女人的情书往来。她愤怒地把信摊在丈夫的面前,质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丈夫沉默了很久,说了一句:“在她那里,我感受到了久违的热情。”陈布文不敢相信与自己相伴50载的丈夫,竟然背叛了自己。
她爱了他一辈子,但自己的深情都只是一个笑话,于是她选择绝食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65岁。
-1-
1920年,陈布文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的一个书香人家。父亲是个饱读诗书的秀才,还当过镇长,思想相对开明。所以陈布文虽然是个女孩,却可以跟哥哥们一样出去接受教育。
陈布文从小就十分聪慧,又很有主见。13岁时,就已经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由于她的文章少年老成,针砭时弊,于是有了“小鲁迅”之称。
17岁时,陈布文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父母为她物色了一个门当户对,又是从海外留学归来的青年才俊。但陈布文完全接受不了***婚姻,独自一人跑去了南京。
到了南京后,她靠着自己犀利的笔杆子,成为了杂志社里最年轻的作者。她用辛辣的笔墨对社会现状进行了批判,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她也很快在文化圈崭露头角。
有一次,陈布文在《扶轮日报》上,看到了一幅漫画,画家张仃在漫画中对社会进行了毫不掩饰的讽刺和批判。陈布文似乎从这幅漫画中,看到了与自己一样的灵魂,却一直没有机会相识。
巧的是,陈布文在防空洞躲避空袭的时候,竟然邂逅了张仃。一个是***清醒、文笔辛辣的文学才女,一个是年少成名,博学多才的美学才子。
两人在一起谈理想,聊人生,一起批判社会的不公,张仃一直以鲁迅为自己的偶像,如今见了陈布文的文章大有鲁迅之风,对她更多了一些欣赏。而陈布文了解到张仃15岁时家乡沦陷,他只能背井离乡,用漫画***这种方式来救国,对他又多了几分敬佩。
就这样,两个相似的灵魂走到了一起。还很快在南京举办婚礼,结为了夫妻,当时陈布文17岁,张仃20岁。
-2-
婚后的生活,尽管十分清贫,两人却是有情饮水饱,很快他们迎来了第一个孩子,女儿的到来无疑加重了他们生活的负担。
尤其当时战火连绵,上海和南京接连沦陷,张仃为了***理想,带着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奔赴了***圣地延安。
陈布文来到延安后,成为了一名记者,她爽朗的性格,出色的文笔,让她很快在延安文学圈占据了一席之地,还担任了鲁迅研究会的秘书。
而丈夫张仃的画作,与当时流行的文艺画风格格不入,出去找工作时也是四处碰壁,让他心绪难平。
陈布文为了不伤丈夫的自尊心,便偷偷去找了鲁迅***学院的副院长周扬,在他的引荐下,张仃才得到了一份教员的工作。但他的工作并不顺利,很多人对他的画风、画作提出了质疑和批评,他感到十分迷茫,又不想为了迎合大众,而改变自己。
延安举办讽刺画展时,70多幅画中,竟没有一幅出自张仃的手笔,他为此更加沮丧。
或许是年少成名,让张仃无法接受自己怀才不遇的处境,亦或许是当年家乡沦落,他***远走他乡,在心中埋下了悲观的种子。他此时陷入负面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而妻子却成了他唯一的出气筒。
时间一长,负面情绪越来越多,这对原本惺惺相惜、互相扶持的夫妻,也开始有了矛盾和争吵。
但随着儿子张郎郎的出生,夫妻俩的矛盾也得到了缓解,他们都希望可以给孩子们幸福的生活,也开始反省自己的问题,夫妻关系和谐了许多。
这时张仃的事业也迎来了转机,他的工作方向调整为美术设计,既符合了时代的需求,他的美术天赋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的设计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在新中国建立前夕,张仃还被选中,与林徽因、梁思成等人一起参与国徽和纪念邮票的设计。妻子陈布文此时也被选为周***的秘书,夫妻俩的事业一起进入了巅峰时期。
陈布文为了能照顾家庭和四个孩子,毅然辞去了***秘书的职务。大家都为她惋惜,认为她不应该为了家庭,放弃这么好的事业。
但陈布文觉得美满的家庭也是需要用心去经营的,既能成全丈夫的事业,也能专心教育好自己的四个子女。在陈布文的悉心教导下,子女们全部勤奋好学,积极向上。
丈夫张仃因为没有了后顾之忧,事业上也越来越顺利,曾多次担任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在巴黎期间,还见到了偶像毕加索。
-3-
到了特殊时期,张仃因为曾临摹毕加索的作品遭到批判,身心都饱受折磨与屈辱。
为了保护自己的心血不被毁掉,张仃把自己一部分作品托付给了延安时的朋友灰娃保管,灰娃是个女诗人,他们交往多年,在这种艰难的时刻,灰娃也不怕被他拖累,义无反顾地替他保管。
陈布文努力经营了多年的家庭破碎了,家被抄了,丈夫张仃陷入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她只能默默地擦干眼泪,对着为难张仃的那些人,声色俱厉地开始讲延安的故事,从气势上压倒他们。
她不放心丈夫,还反复叮嘱孩子们,如果父亲外出,一定要轮流跟着。当丈夫拖着一身疲惫回到家中事,她又会整夜给他读书,给他讲鲁迅,以此来鼓励他要坚持下去,时间和历史一定会给他一个公正的评判。
诗人灰蛙有时候也会来看望他,安慰他:“一定要努力活下来,看看这个世界究竟怎么变!”而张仃却心灰意冷地说:“我连看的心思都没了。”
无论怎样,他们一家人还是熬过了最难熬的那段时期,重新迎来了光明。张仃和孩子们又开始为了事业努力拼搏,陈布文也很开心,觉得所有难熬的日子,终于过去,自己跟丈夫可以有个幸福的晚年生活了。
-4-
1985年,65岁的陈布文在家整理旧物时,意外发现了丈夫和灰娃往来的书信和诗稿,里面藏着两人之间难以言说的情愫。灰娃是陈布文和张仃在延安时认识的朋友,陈布文怎么也没想到灰娃竟然和自己的丈夫之间会有什么。
她把书信摊在丈夫的面前,质问他:“你和灰娃到底是怎么回事”。张仃沉默了很久,说了句:“在她那里,我感受到了久违的热情。”
陈布文一直以为自己跟丈夫的爱情是50载风雨同舟,至死不渝的人间真爱,如今才发现自己的深情不过是一个笑话。
她又想起丈夫在给灰娃的信中写着:“我们两个是分散在世界上的疯子,如今终于相遇了!”
陈布文心很痛,当初他们两人相识事,她何尝不是觉得灵魂相似的两个人终于相遇了。只是后来她为了守护丈夫,守护孩子,硬生生被生活催熟了。丈夫依然是当年那个特立独行的少年,而自己却活成了满身负累的***。
陈布文爱了张仃一辈子,几乎奉献了自己的全部,换来的却是丈夫的背叛,这让她始终无法释怀,既然爱情和人生都不得完满,那她又何必留恋。
没多久,她就以绝食的方式离开了这个让她不得完满的人世。临终前,她叮嘱着儿女们:“忘掉一切,各自开始新的生活。”
陈布文的离世,让张仃悲痛万分。但在妻子离世一年后,他与灰娃结婚了。又一次,两个灵魂相似的人走到了一起,每日寄情于山水,灰娃陪着他四处作画,上秦岭,下苗寨,登泰山,他们的足迹遍布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张仃说:“一般人一长大,就世故,而灰娃却始终有一颗孩子的心。”
不知道他这样评价灰娃的时候,会不会想起当年在防空洞中,遇见那个一脸纯真的少女,是她一直负重前行,担负起照顾家庭,守护好丈夫和孩子的重担,才使他到了六十、七十岁依然保持着少年心。
免责声明:
1. 《相伴50载,遭丈夫背叛,她绝食而亡,一年后丈夫把情人娶...》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若《83404919文库网》收录的文本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