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散、漂浮、流淌】温度过高会导致釉面流动造成青花线条晕散流淌,二次或者多次烧制会造成漂浮感!仿苏麻离青料会炸料晕散属于正常。
【发黑】发黑多少属于欠烧,亦温度过低,其次是釉太薄发不了色,青花料里面铁元素过多。
【线条清晰但是朦胧】釉面过厚导致,类似银镜上有雾气看东西不太清晰
【料刺】青花有小颗粒凸起的刺,多数是堆料太厚以及青花料研磨不细腻
【断线】一条线条中间有段掉,属于画师不仔细或者手艺不好青花料难画等
豇豆红小杯景德镇京日陶瓷298釉面瑕疵
【开裂】釉面开裂有泥巴与釉的收缩比不同,也有开窑门太早由于温度没有降下来导致急剧***开裂。有时候做釉上彩烧700多度时也会造成开裂,说明这个釉不适合加工釉上彩低温复烧
【缩釉】大多是泥巴与釉的融合性不好,我们就曾碰到过,一直过了很久才换了泥,其次就是坯体有灰尘杂质或者油性液体等没处理掉和吹干净。也有上釉手法导致的鼓包和缩釉
【橘皮纹】釉面薄了,或者温度低了导致的原因多。仿古瓷中一般不属于问题,或者茶器中轻微橘皮不属于问题,这个也看个人审美而定。
青花蕉叶图镇纸景德镇京日陶瓷398胎体瑕疵
【变形】泥巴太软,或者修坯师傅技术不好,茶器的话烧窑时候火力不均匀和升温太快也会变形。具体看物体大小,一般通过器物的大小和造型基本都能分辨出来是哪里的问题。对于超薄的瓷器变形属于正常现象,唯一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控制下,争取最高的成瓷率。还有一种不属于薄胎但又比较薄的那就要求窑内的棚板平整,在烧窑时候垫饼子,温度均匀升降温不能太快,如果都能做到的话可以有90%以上成瓷率。比较薄的杯子釉里红也会把它拉扯轻微变形,想不到吧哈哈!
【开裂】茶器类小件一般是搬运或者绘画的时候磕碰到了,如果大件的话就是胎体里面有夹层或者水分没排干。
【黑点】多数是泥或釉里的杂质铁居多,只有带着不同成分的金属泥釉才能烧出好的效果,如果提纯干净了就是高白泥了,太寡淡,所以这个是个取舍和平衡的问题。也有些是窑里面掉落下来的金属灰,亦或平时工作环境和搬运过程中的灰。
【吸烟】多是烧窑的时候窑内水分没有排干净,也有的靠火一侧被火焰冲的。
免责声明:
1. 《汇总瓷器中瑕疵形成的原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若《83404919文库网》收录的文本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