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O啦

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节细菌

时间:2023-03-20 02:17:34  热度:0°C

1、第二节 细 菌 十二中 孙老师教学目标1/ 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2/ 通过将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锻炼收集信息、分析推测的科学能力;3/ 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分析巴斯德实验的操作步骤,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分析能力,认识到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技术的进步,更要依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4/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细菌的繁殖方式。2/难点:细菌的主要特征,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课前准备1/有关细菌的挂图2/学生准备有关细菌发现的材料教学过程设计导入

2、:从小我们的爸爸、妈妈在我们吃饭前,总要唠叨一句,快洗手去,不然细菌会跑到你的肚子里去。那时,我想同学们可能就对细菌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但细菌究竟长的什么样?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介绍细菌发现和研究的三个故事学生: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不是什么科学家,而是荷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的管理员,他的名字叫列文虎克。他从小就迷上了自己制作放大镜,他磨制的镜片可以将物体放大200到400倍。用这些镜片,列文虎克观察了很多东西,他将观察到的景象绘制成图画寄给英国皇家学会。从这些图画中人们第一次认识了各种形态的细菌,英国皇家学会还选举他做会员,相当于我们的科学院院士。学生:很长时间人们一直不知道细菌是从

3、那里来的。人们观察到腐烂的牛肉汤里有很多细菌,就认为细菌是从肉汤里自然而然产生的。意大利的斯巴兰扎尼做了一个实验,他准备了几个玻璃烧瓶,把它们刷洗干净,灌进肉汤。把瓶颈放在火上烧,玻璃融化在一起,将瓶口死死封住。这样一来,不管多么小的细菌也休想钻进玻璃瓶了。瓶口封好后在沸水里煮了一个多小时,***了肉汤中的全部细菌。几天之后,肉汤没有变质,证明了细菌是从空气中进入肉汤里的。可是有的生物学家质疑说:自然生殖有可能需要借助空气中某些化学物质完成,斯巴兰扎尼隔绝了空气,就破坏了生物“自然发生”的条件,因此没有微生物生出来。这样的疑问听上去也是有道理的。(学生纷纷点头同意)学生:1860年,法国科学家巴

4、斯德终于设计出了一个新的实验,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他把肉汤灌进两个烧瓶里,第一个烧瓶就是普通的烧瓶,瓶口竖直向上;而将第二个烧瓶在火焰上熔化瓶颈,不是将它融合,而是把它拉长,弯曲成鹅颈一样的曲颈瓶。然后把肉汤煮沸、***。两个烧瓶都敞开着,外界的空气可以畅通无阻地与肉汤表面接触。过了三天,第一个烧瓶里就出现了微生物,第二个烧瓶里却没有。直至四年后,第二个曲颈瓶里的肉汤仍然清澈透明,没有变质。巴斯德解释说,因为第一个烧瓶是顶端开口,悬浮于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可以落人瓶颈直达液体,微生物在肉汤里得到充足的营养而生长发育,于是引起了肉汤的变质。第二个烧瓶虽然也与空气相通,但瓶颈拉长弯曲,空气中的尘埃

5、和微生物仅仅落在弯曲的瓶颈上,而不会落***汤中生长繁殖引起***变质。巴斯德以令人信服的实验赢得了***的一致支持,后来,他在研究微生物方面获得了很多成就,被尊称为“微生物学之父”。教师:那么巴斯德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看挂图。学生:观看挂图。教师:不要看图上的细菌好象很大,实际上细菌太渺小了。有人曾经这样形容细菌的“小”在一个针眼大小的面积上,竟能容纳一亿个细菌,同学们去体会一下吧。(指着挂图上的细菌)你能描述一下这种细菌的形态吗?学生:像火腿肠、两头圆中间直、像面包。教师:这种形态的细菌叫杆菌。还有别的样子的细菌吗? 学生:有的像圆球、有的像弹簧教师:请大家根据细菌的

6、形态将它们分成三种:杆菌、球菌和螺旋菌。 学生:根据图片分类。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的细菌一对对地靠在一起(双球菌)有的细菌聚成一团(葡萄球菌等)或连成一大串(链球菌等)但是每个细菌仍然是***生活的。没一个细菌都是一个***的生命单位。那么细菌的生命结构是什么样呢?(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和书中的示意图比较。教师:你感觉细菌细胞结构更像植物还是像动物?为什么?学生:我觉得更像植物,因为有细胞壁,看上去很坚硬的样子。学生:我觉得更像动物,因为有鞭毛,能运动。(教师适时说明并不是所有细菌都有鞭毛)学生:我觉得更像动物,因为不是绿色的。教师:总结:从营养方式上,大多数细菌和动物一样必须利用现成

7、的有机物生活。但它们和动物又不一样的地方是:它们会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教师:细菌的结构中有没有和动物、植物细胞都不一样的地方?学生:没有细胞核(还会答有荚膜、鞭毛等,教师应适时解释)。教师: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dna会***到细胞中一个特定的区域,我们把这个区域叫核区。 教师:细菌也是有生命,它是如何繁殖的呢?(展示挂图)学生:观看录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计算一下:你手上现在有1个细菌,每二十分钟繁殖一代。四个小时后,你手上细菌的数目有多少?学生:计算;2124096个!教师:如果继续计算下去: 48小时后呢?学生:抢着按计算器:2/2300745110

8、43个!教师:我虽然不能告诉你一个细菌有多重,但是我可以保证:2/230074511043个的细菌的重量大约和4000个地球差不多,也就是说:理论上讲,如果你手上有1个细菌,两天后它能变成4000个地球那么多。学生: 笑,不可能!教师:为什么不可能?学生:我们会洗手。教师:对。洗手的肥皂和洗涤剂都可以***细菌,甚至只是用流水冲洗也可以减少很多细菌。但是洗完手以后,手上的细菌是不是都***了呢?我们来看看细菌对付恶劣环境的方法(展示挂图)。学生:观看。教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看到的挂图内容回答几个问题?1、细菌能不能依靠芽孢繁殖?2、芽孢是细菌细胞里的结构吗?学生:一个细菌只产生一个芽孢,数目没有增

9、长,不是繁殖;芽孢只在休眠时才出现,芽孢出现时,细胞就解体了,所以芽孢不是细菌的细胞结构。教师:芽孢的抵抗恶劣环境的本事可能高得出乎我们的想象。有一个真实的事情: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1967年,美国宇航局向月球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并且在月球表面进行了软着陆,卫星上携带了一台电视***机,为科学家拍摄了很多影像。两年半后,美国的阿波罗12号飞船到达了月球,宇航员把这台***机带了回来。科学家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把***机的一小块塑料隔离板放在营养液中,几小时后用显微镜观察,在培养液中发现了一串串链球菌。链球菌25分钟繁殖一代,据此科学家们可以推算出,至少有一个链球菌生活在这个***机上。在人类登上月球以

10、前,这个链球菌竟然在月球那么严酷的物理环境下不吃不喝生活了两年半!我们不得不佩服细菌的生活能力呀!教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细菌,细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呢?请同学们回家思考一下,在我们家里生活着哪些好细菌?哪些坏细菌?教学反思比较新课标和旧教学大纲,很多老师都注意到:有不少旧的教学内容都删减了。因此很多人感到新教材内容太少,一节课的内容大概就只够讲20分钟。对此,我的感受是:课程标准和依据这个标准所编制的教材只是国家为适龄学生提供的基础标准,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标准。作为教育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学校,从为学生发展的原则出发,完全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补充。但是补充哪些新内容呢?有些老师就将删减的内容又补充上去,造成了“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这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我的看法是:一、不能盲目提高难度和深度。对于繁、难、脱离生活的内容,坚决不补充。不要为“学科系统性”而加大学生负担。二、对于能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教材内容的材料,应该补充。这些资料应该具有趣味性、形象化和科学性并重的特点。例如:“细菌繁殖得比地球重”“月球上的细菌”这样的资料,能给学生很清晰的感受。三、对于能帮助学生建立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思想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内容,大胆补充。例如巴斯德实验,很多

温馨提示:
1. WEO啦仅展示《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节细菌》的部分公开内容,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文档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免费公开的渠道,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通知我们立即删除。
3. 当前页面地址:https://www.weo.la/doc/373514b0f02661cf.html 复制内容请保留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