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篇/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短期与长期/长期/ 价格是弹性的,能对供需变化作出反应 短期/价格在某个以前决定的水平上是“黏性”的/价格具有黏性时,经济表现大不相同/第六章阐述关于短期经济波动的凯恩斯主义的收入决定模型:收入支出模型,对短期经济波动给出一种基本的、简单的解释/第六章产品市场:收入-支出模型/本章地位: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内容,而本章是整个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 在生产能力一定的情况下,什么因素决定一国的产出和收入?本章是要说明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的/第一节 总支出与均衡产出:两部门经济 第二节 引入政府的均衡产出:三部门经济 第三节 经济周期模型
2、:乘数加速数模型/内容与结构/第一节 总支出与均衡产出:两部门经济/一、计划支出 二、均衡产出的决定:凯恩斯交叉图 三、均衡产出的决定:投资等于储蓄 四、投资乘数/凯恩斯认为:在短期中,经济中的总收入(总产出)主要由总支出(总需求)水平决定。 总支出水平则由经济中居民户、企业和政府的支出愿望决定。 总支出不足引起了作为经济衰退特征的低收入和高失业。总支出在短期中会影响收入,所有影响总支出的变量都可能影响经济的波动/一、计划支出/在进行总需求分析时,必须作以下基本假定/价格水平不变,或者说价格是黏性的 社会拥有的劳动力、资本存量和技术条件不变,假定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不变 经济中存在生产能力的闲置
3、,假定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只考虑产品市场,不考虑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而且是封闭型经济/实际支出与计划支出/实际支出是家庭、企业和政府花在产品和劳务上的数额。 计划支出是家庭、企业和政府愿意花在产品和劳务上的数额。 两者的区别在于非计划存货投资的存在。如果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这意味着企业的存货投资是合意的,计划支出与实际支出相等。如果非计划存货投资不为零,实际支出和计划支出就不一致/计划总支出是居民户、企业和政府愿意购买或计划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这里的总支出是一种计划支出或意愿支出,不同于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总需求的概念。 AE=C+I+G+NX/计划总支出/为了简化分析,先略去国外部门
4、和政府部门,讨论只存在消费和投资的两部门经济/消费函数/1/影响消费的因素 节俭的偏好、价格水平、收入水平、利率、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习惯、金融资产、收入分配、制度以及财政政策等 2/Keynes的消费函数/a/45o/关于a和c/ c的经济学意义是什么?为什么c1/3/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1)平均消费倾向APC(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在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率/2)边际消费倾向MPC(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中消费的增加量与收入增量之比(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所带来的消费的增量/MP
5、C/APC/边际消费倾向偏低” Keynes三大基本心理法则之一/45/消费曲线(单位:千美元/B/储蓄函数/1/储蓄的含义 是指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 S=Y-C 2/储蓄函数(Saving Function) 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a/平均储蓄倾向APS(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在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MPS(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是指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储蓄的增加量与收入增加量的比(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增量/MPS/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6、c/45o/a/a/1-c/A/C/B/D/Y1/Y0/1)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补,即C+S=Y (2) APC随收入增加而递减(APCMPC), APS随收入增加而递增(APSMPS) (3) APC+APS=1 MPC+MPS=1/如果消费函数为 C=160+0/8Y, 储蓄函数是什么/S=-160+0/2Y/投资函数/投资函数是指企业的投资支出与决定投资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只考虑产品市场时,不涉及货币市场和利率的问题。假定企业的投资是一个外生变量,总是处于不变的水平:I=I0/Y/I=I0/O/I0/I/图6-2 投资函数/计划总支出/Y/I=I0/O/a/AE/A/C=a+cY/A
7、E=A+cY/二、均衡产出的决定:凯恩斯交叉图/均衡产出也称为均衡收入,是指与计划总支出相等的产出,也就是居民户、企业的全部意愿支出等于经济社会的实际总支出时的产出/1/均衡产出的含义/2/均衡产出的实现条件:Y=AE/AE =Y/45/3/存货调整机制/非计划存货投资IU是指非计划的或不想要有的存货投资,即非合意或非意愿存货投资。 基于非意愿存货投资的产出调整,最终能使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非意愿存货投资为零/a/45o/E/收入为 时的产出/收入为 时的总支出/非意愿存货IU0/4/均衡产出决定的数学模型/5/均衡的变化/1/自发支出的变化 2/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 3/边际
8、储蓄倾向的变化/自发支出变化与均衡国民收入/a/c/45o/E0/E2/MPC变化与均衡国民收入/三、均衡产出的决定:投资等于储蓄/均衡产出的条件也可表示为I=S,即计划投资等于储蓄/1/均衡产出的决定/均衡收入为Y*时的消费C/a/c/45o/E/均衡收入为Y*时的投资I/均衡时计划投资等于储蓄/也等于储蓄S/E/a/2/ 节俭悖论/节俭/增加储蓄 减少消费/储蓄线向上平移/a减少/S/储蓄线向上偏转/c减少/S/萧条时期强调储蓄,会使萧条更萧条/I/注意:节俭悖论发生的条件是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总支出不足,均衡国民收入由总支出单方面决定。 而在长期中,储蓄是资本形成的基础,是经济增长的物质保
9、障,不存在“节俭悖论/四、投资乘数/总支出增加会引起均衡国民收入的增加,乘数描述了总支出变动与均衡国民收入变动之间的倍数关系。 乘数又称作倍数,是指自发总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均衡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支出增加量之间的比率/1/关于乘数/宏观经济模型中的内生变量的变化量与外生变量的变化量之比。 乘数()=内生变量/外生变量/Y/I、G、T、TR、X/a/c/45o/E/2/两部门经济的乘数/Round 1/Round 2/Round 3/Round n/I/cI/1-c)I/cI/c2I/1-c)cI/c2I/c3I/1-c)c2I/cn-1I/cnI/1-
10、c)cn-1I/3/乘数公式的推导/在E点,收入=支出 在E点,增加的收入 =增加的支出 Y= Yd =EA+AB =I+cY/A/B/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计划支出线的斜率,即边际消费倾向c,c越大,计划支出线的斜率越大,I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就越大。 乘数并不是越大越好,乘数越大,自发支出的变动所引起的产出的波动就越大,经济就可能越不稳定/4/乘数效应的几何说明/主要条件是经济中的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也就是经济中存在闲置的资源,如果资源已经充分利用,国民收入的增加将受到资源条件的约束,乘数的作用就受到***/5/乘数理论的适用条件/一、引入政府部门的变化 二、均衡产出的决定 三、乘数 四、
11、比例所得税与乘数/第二节 引入政府的均衡产出:三部门经济/二部门与三部门的区别/一、引入政府部门的变化/关于税收的处理/税收/边际税率:增加一单位国民收入而增加的税收/二、均衡产出的决定(假定税收T与收入无关/45o/E/乘数/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政府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三、各种乘数的表达式/关于平衡预算乘数B/概念:指政府购买支出和自发税收增加的数量相同时,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或政府税收)变动的比率,称为平衡预算乘数/关于预算盈余/BS=TA-TR-G/如果政府购买和税收的增量相同,也就是 说保持原来的预算盈余BS或预算赤字BD 不变时,
12、对国民收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呢/四、比例所得税与乘数/比例所得税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在比例所得税条件下,各种乘数都比固定税情况下要小。这意味着比例所得税能够自动缓解自主支出对产出的影响,这种功能被称为自动稳定器/第三节 经济周期模型:乘数-加速数模型/一、经济周期与周期性失业 二、乘数-加速数模型/1/经济周期(economic cycle)的含义 均衡国民收入并不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被称作潜在的国民收入或产出,它是指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所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最大值。 潜在产出的增长依赖于经济供给产品与服务的能力。在长期中,潜在产出的增长呈现上升的趋势。 在短期内,潜在产
13、出水平是既定不变的,而均衡产出或收入水平是由总支出决定的,它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这种经济围绕长期增长趋势交替的出现经济扩张和紧缩的循环往复的现象称为经济周期/一、经济周期与周期性失业/2/产出缺口(output gap):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水平之间的偏离被称作产出缺口 。GDP缺口=Y*-Y/3/通货膨胀缺口(Inflation Gap)与通货紧缩缺口(Deflation Gap/总支出低于充分就业水平的总支出所形成的缺口称为通货紧缩缺口/E1/E2/通货紧缩缺口/总支出大于充分就业水平的总支出所形成的缺口称为通货膨胀缺口/E2/E1/通货膨胀缺口/4/周期性失业(cyc
14、lical unemployment/由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共同作用,即使是处于充分就业时,一个经济体的失业率也不可能为0。当产出和就业处于充分就业水平时仍然存在的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是在长期内平均的失业率,是稳定状态的失业率。 在短期内,许多工人的暂时失业与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密切相关。由于产出围绕充分就业产出水平波动,失业率围绕自然失业率波动。实际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之差被称为周期性失业。 凯恩斯把周期性失业称作非自愿失业,也就是说劳动力愿意工作,但由于社会需求不足,社会经济不能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从而劳动者***形成失业/二、乘数-加速数模型(multiplier-acc
15、elerator model/乘数-加速数模型也称为汉森-萨缪尔森模型。这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个模型,是用加速数原理和乘数原理说明经济体内在的动因,引起经济波动的理论结构。 经济波动的根源在于经济自身,因而是内生的。具体来讲,投资的变动会引起收入或消费若干倍的变动(乘数作用,而收入或消费的变动又会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变动(加速数作用),正是乘数和加速数的交互作用,造成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因此,这种理论称为乘数加速数模型/举例说明,假定经济起初由于某种原因使自发支出(投资,或政府购买,或出口)增加10亿美元,如果乘数是2,则国民收入增加20亿美元。 产量或销售额增加了,厂
16、商会增加设备或建造新厂房,即要增加投资。如果增加1单位产品生产需增加1单位资本品,则投资与产量增量之间这一比率就称为加速数,现在加速数就是1。于是,国民收入增加20亿美元,就会使投资增加20亿美元。 投资增加20亿美元,又会使产出或收入增加40亿美元。产出的增加又会使投资再增加,并进一步使收入或产量再增加。 当然,经济并不会无限扩张下去,因为终究会遇到约束因素。例如,一些生产要素的短缺就会使经济的扩张受到***。一旦经济停止扩张,或增长速度放慢,投资就会下降,经济开始走向衰退,从而出现周期性波动/两部门经济的乘数-加速数模型/v为加速数(accelerator),即增加一单位产出所需要增加的资本数量,也就是投资和产量增量的比值/由此可计算出各期均衡的收入Yt/令c=0/5,v=2,I0=1000,则 令初始状态 ,则/如果赋予c和v不同数值,波动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乘数和加速数相结合,经济中将自发形成周期性波动。上图每一列对应下边每一个图/经济周期波动的上下限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首先提出此概念/经济周期波动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