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O啦

气焊与气割安全作业课件

时间:2023-03-20 02:19:02  热度:1°C

1、气焊与气割作业安全/相关标准 1、GB 9448-88***与切割安全 2、GB/T 2550-2007 气体***设备 ***、切割和类似 作业用橡胶软管 3、Q/SY 1124/4-2007 石油企业现场安全检查规范 第 4部分:油田建设 4、GB 16912-1997 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 5、GB 11638-2003 溶解乙炔气瓶 6、GB 6819-2004 溶解乙炔/第一节 气焊与气割的基本原理与安全特点 一、基本原理 1、概念 气焊与气割是利用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混合燃烧所释放 的热量做热源进行金属材料的***或切割的。 2、设备及工具:包括氧气瓶、乙炔瓶、回火防止器、 焊(割)炬

2、、减压器及氧气输送管、乙炔输送管等/二 、安全特点 主要危险是火灾与*** 三、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1、燃烧/ (1) 燃烧的条件 (2)防止燃烧的基本原则 2、***:(1)***的条件 (2)防止***的基本原则/第二节 气焊气割常用气体的性质及使用安全要求 一、乙炔(C2H2) (一)性质 乙炔是碳氢化合物,在常温和大气压力下,它是一 种无色气体,工业用乙炔有刺鼻臭味。在标准状态下, 密度为1/17Kg/m3,比空气稍轻,-83时乙炔可变成液 体,-85时乙炔将变成固体/二)乙炔的***性 1、纯乙炔***/ ***的条件是温度和压力 2、乙炔与空气、氧气混合气体的*** 表1 可燃气体与空气和氧气混合气

3、的***极限和自燃温度/3、乙炔与其他物质反应*** (1)乙炔和铜、银长期接触会生成乙炔铜(Cu2C2) 和乙炔银(Ag2C2)等易爆物质。因此,凡是与乙炔接触 的器具设备等都不能使用银和含铜量在70%以上的铜合金。 (2)乙炔和***、次***酸盐等化合,在日光照射下以 及加热等外界条件下就会发生燃烧和***。因此,乙炔 燃烧时,绝对禁止用四***化碳灭火/二、氧气(02) (一)性质 在常温常压下,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的气体。 在标准状态下,密度为1/43Kg/m3,比空气略重。在-183 时变为浅蓝色的液体,在-218时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的 固体。 (二)对氧气纯度的要求 工业用的氧气纯度一般分为二

4、个等级:一级纯度的 含氧量不低于99/2%,***纯度的不低于98/5/第三节 常用气瓶的结构和使用安全要求 一、气瓶结构 氧气瓶属于压缩气瓶,乙炔瓶属于溶解气瓶。 1、氧气瓶 构造:由瓶帽、瓶阀、瓶箍、瓶体、防震橡胶圈五 部分组成。 常用的容积为40L,当瓶内压力为15MPa 表压时,该氧气瓶的氧气储存量为6000L,即6m3/2、乙炔气瓶 构造:由瓶帽、瓶阀、瓶口、瓶体、多孔性填料、 瓶座六部分组成。 乙炔瓶内有微孔填料布满其中,而微孔填料中浸满 ***,利用乙炔易溶解***的特点,使乙炔稳定、安全 地储存在乙炔气瓶中。 乙炔瓶的容量为40L,一般乙炔瓶中 能溶解67Kg乙炔/二、气瓶发生***事

5、故的原因 1、气瓶的材质、结构或制造工艺不符合安全要求。 2、由于保管和使用不善,使瓶温过高,压力剧增, 直至超过瓶体材料强度极限,发生***。 3、在搬运装卸时,发生剧烈碰撞冲击。 4、放气速度太快,气体迅速流经阀门时产生静电火 花。 5、氧气瓶上沾有油脂,在输送氧气时急剧氧化/6、可燃气瓶发生漏气。 7、乙炔瓶内多孔物质下沉,产生净空间,使乙炔瓶 处于高压状态。 8、乙块瓶处于卧放状态,或大量使用乙炔时出现丙 酮随同流出。 9、石油气瓶充灌过满,受热时瓶内压力过高/三、气瓶运输、储存、使用的安全要求 (一)气瓶运输(含装卸)时的安全要求 1、装运气瓶的车辆应有“危险品”的安全标志。 2、气瓶

6、必须配戴好瓶帽(有防护罩的除外)。 3、要轻装轻卸,避免剧烈震动,严禁抛、滑、滚、 冲击,以减小震动 。 4、禁止用起重机直接吊运钢瓶,充实的钢瓶禁止喷 漆作业/5、瓶内气体相互接触能引起燃烧、***,产生*** 气的气瓶/不得同车(厢)运输;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 或与瓶内气体起化学反应的物品,不得与气瓶一起运输。 6、气瓶装在车上,应妥善固定、避免碰撞、摩擦和 滚动,一般应横放在车厢里,头部朝向一方,垛高不得 超过车厢高度,则不超过五层;如立放时,车厢高度应 在瓶高的三分之二以上/7、夏季运输应有遮阳设施,适当覆盖,避免曝晒; 城市的繁华市区应避免白天运输。 8、严禁烟火。运输可燃气体气瓶时,运

7、输工具上应 备有灭火器材。 9、运输气瓶的车、船不得在繁华市区、重要机关附 近停靠;车、船停靠时,司机与押运人员不得同时离开。 10、装有液化石油气的气瓶不应长途运输/二)气瓶储存时的安全要求 1、应置于专用仓库储存,气瓶仓库应符合建筑 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2、仓库内不得有地沟、暗道,严禁有明火和其他热 源;仓库内应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 3、盛装易起聚合反应或分解反应气体的气瓶,必须 规定储存期限,并应避开放射性射线源/4、空瓶与实瓶两者应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性气体气瓶和瓶内气体相互接触能引起燃烧、***,产 生***物的气瓶,应分室存放,并在附近设置防***用具或 灭火器材。 5、

8、气瓶放置时要配戴好瓶帽,以免碰坏气门和防止 油质尘埃侵入气门口内。 6、气瓶应放置整齐。立放时,应该有栏杆或支架加 以固定或扎牢,以防倾倒;横放时,头部 朝同一方向,垛高不宜超过五层/三)气瓶使用时的安全要求 1、不得擅自更改气瓶的钢印和颜色标记。 2、气瓶使用前应进行安全状况检查,对盛装气体进 行确认。 3、气瓶的放置地点,不得靠近热源,距明火10m以 外/氧气瓶、乙炔瓶间距应不小于5米。 4、气瓶立放时应采取防止倾倒措施,严禁敲击、碰 撞/5、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并关紧阀 门,防止漏气,使气压保持正压。 6、气瓶严禁近火,不得用温度超过40的热源对气 瓶加热。 7、输送气体的

9、胶管应使用专用耐压的胶管。胶管在 使用中,严防损坏、热烧伤、化学腐蚀。 8、不准用氧气代替压缩空气,或把氧气作通风使 用/9、在可能造成回流的使用场合,使用设备必须配 置防止倒灌的装置。 10、气瓶和电焊在同一地点使用时,瓶底应垫绝缘 物,以防气瓶带电。 11、 气瓶,尤其是瓶阀周围不得沾有油脂等易燃 物质,安装减压器时,要检查瓶阀和出气口内有无油脂 等杂质/12、气瓶应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夏季应防止雨 淋和日光曝晒,冬季气瓶阀或减压器冻结时,可用热水 或水蒸汽解冻,严禁用火焰烘烤。 13、乙炔瓶使用和存放时,应保持直立,不能横躺 卧放;一旦要使用已卧放的乙炔气瓶,必须先直立20分 钟后,再

10、连接减压器然后再使用。 14、气瓶投入使用后,不应对瓶体进行挖补、*** 修理。严禁在气瓶上进行电焊引弧/第四节 气焊气割安全操作 一、一般安全要求 1、乙炔使用时最高工作压力禁止超过147kPa (1/5kgf/cm2)表压。 2、禁止使用紫铜、银或含铜量超过70%的铜合金制 造与乙炔接触的仪表、管子等零件。 3、气瓶均应稳固竖立,或装在专用胶轮车上使用/4、乙炔瓶、氧气瓶、减压器、回火防止器等均应 采取防止冻结措施,一旦冻结应用热水或水蒸汽解冻, 禁止采用明火烘烤或用铁器敲打解冻。 5、气瓶、容器、管道、仪表等连接部位应采用涂 抹肥皂水方法检漏,严禁使用明火检漏。 6、禁止使用电磁吸盘、钢绳

11、、链条等吊运各类焊 接与切割用气瓶/7、气瓶均应避免放在受阳光暴晒,或受热源直接 辐射及易受电击的地方。 8、氧气、乙炔气等瓶内气体不应用尽,气瓶内必 须留有余气,如氧气瓶内应留有不小于0/1MPa表压的余 气;乙炔气瓶必须留有不小于0/050/1MP表压的余气。 9、气瓶漆色的标志应符合国家颁发的气瓶安全 监察规程的规定,禁止改动,严禁充装与气瓶漆色标 志不符的气体/10、气瓶应配置手轮或专用搬手启闭瓶阀。 11、工作完毕、工作间隙、工作点转移之前都应关 闭瓶阀,戴上瓶帽。 12、禁止使用气瓶作为登高支架和支承重物的衬垫。 13、留有余气需要重新灌装的气瓶,应关闭瓶阀, 旋紧瓶帽,标明空瓶字

12、样或记号/二、乙炔瓶 1、乙炔气瓶的冲装、检验、运输、储存等均应符 合原国家劳动部颁布的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和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 2、开启乙炔气瓶瓶阀时应缓慢,不要超过一转 半,一般情况只开启四分之三转/3、乙炔气瓶搬运、装卸、使用时都应竖立放稳, 严禁在地面上卧放并直接使用。一旦要使用已卧放的 乙炔气瓶,必须先直立,静止20分钟后再连接乙炔减 压器进行使用。 4、禁止在乙炔瓶上放置物件、工具或缠绕悬挂橡 胶管及焊炬、割炬等/三、氧气瓶 1、氧气瓶应符合国家颁布的气瓶安全监察规定 和TJ30氧气站设计规范(试行)的规定。应定期进 行技术检查,气瓶使用期满和送检未合格的气瓶,均不 准

13、继续使用。 2、使用氧气瓶前,应稍打开瓶阀,吹出瓶阀上粘 附的细屑或脏污后立即关闭,然后 接上氧气减压器再使用/3、开启瓶阀,操作者应站在瓶阀气体喷出方向的侧 面并缓慢开启。避免氧气流朝向***、易燃气体或火源喷 出。 4、禁止在带压力的氧气瓶上以拧紧瓶阀和垫圈螺母 的方法消除泄漏。 5、严禁让沾有油脂的手套、棉纱和工 具等同氧气瓶、瓶阀、减压器及管路等接触/6、操作中氧气瓶不得靠近热源,距离乙炔瓶应不 小于5米,距明火10m以外。 7、禁止单人肩扛氧气瓶。气瓶无防震圈或在气温- 10以下时,禁止用滚动方式搬运氧气瓶。 8、禁止使用氧气代替压缩空气吹净 工作服、乙炔管道,或用作试压和气动工 具的

14、气源/9、禁止用手托瓶帽来移动氧气瓶。 10、氧气瓶不应停放在人行通道上,如:电梯间、 楼道间附近,防止被物件撞击、碰倒。如有困难时,应 采取妥善防护措施。 11、禁止用氧气对局部***部位通风换气/四、气体减压器 1、各种气体专用的减压器,禁止换用或替用。 2、减压器在专用气瓶上应安装牢固。采用螺口连 接时,应拧足5个螺扣以上,采用专门夹具压紧时,装卡 应平整牢靠。 3、同时使用两种不同气体进行***时,不同气瓶减 压器的出口端都应各自装有单 向阀,防止相互倒灌/4、减压器接通气源后,如发现表盘指针迟滞不动 或有误差,应由当地劳动安全、计量部门批准的专业部 门修理,禁止焊工自行调整。 5、禁止用

15、棉、麻绳或一般橡胶等易然物料作为氧 气减压器的密封垫圈。 6、乙炔气瓶、液体二氧化碳气瓶等用的减压器必 须保证减压器位于瓶体最高部 位,防止瓶内液体流出/7、减压器卸压的顺序是:先关闭高压气瓶的瓶 阀,然后放出减压器内的全部余气,最后放松压力调节 杆使表针降到0位。 8、不准在高压气瓶或集中供气的汇流导管的减压 器上挂放任何物件,如焊炬、电 焊钳、胶管、电焊电缆等/五、回火防止器 1、回火的概念:是在气焊、气割工作中有时会发生 气体火焰进入喷嘴内逆向燃烧的现象。 2、回火防止器的作用: (1)把倒流的火焰与乙炔瓶隔绝开来 (2)在回烧发生后立即切断乙炔的来源/3、GB9448-88 第2/2/

16、19/4条规定:每一把焊炬或割 炬,都必须与***的、合格的岗位回火防止器配用。 4、GB9448-88 2/2/13条:乙炔导管必须从回火防 止器出口接出,禁止直接与乙炔发生器出口连接。 5、在焊炬、割炬的使用说明书中都有明确规定: 在气体进入焊炬、割炬之前必须安装逆止阀或回火 防止器/六、气焊、气割用胶管 1、输送气体的胶管应使用专用耐压的胶管。 (按标准 Q/SY 1124/4-2007第5/8/6/7/1条规定:*** 与切割中使用的氧气胶管为红色,乙炔胶管为黑色)。 2、乙炔胶管与氧气胶管不能相互换用,不得用其 它胶管代替。 3、输送气体的胶管与回火防止器连接时,管径 必须互相吻合,并用

17、管卡严密固定/4、乙炔胶管管段的连接,应使用含铜70%以下的 铜管、低合金钢管或不锈钢管。 5、工作前应吹净胶管内残存的气体,再开始工作。 6、***、切割工作前,应检查胶管有无磨损、扎 伤、刺孔、老化、裂纹等情况,并及时修理或更换。 7、禁止使用回火烧损的胶管/七、焊炬和割炬 1、焊炬和割炬应符合GB51085110等压式焊 炬、割炬 射吸式焊炬、割炬的要求。 2、焊炬、割炬内腔要光滑、气路通畅、阀门严 密、调节灵敏,连接部位紧密不泄露。 3、焊工在使用焊炬、割炬前应检查焊炬、割炬 的射吸能力、气密性等技术性能及其气 路通畅情况。此外,并作定期检查维护/4、禁止在使用中用焊炬、割炬的嘴头与平面

18、摩擦 的方法来清除嘴头赌塞物。 5、焊炬、割炬零件烧损、磨损后,要用符合标准 的零件更换。 6、设置在切割机上的电气开关应与切割机头上的 割炬气阀门隔离,以防被电火花引爆/7、装在切割机上的燃气开关箱(阀),应使空气 流通并保证气路连接处紧密不泄露,以防可燃气积聚引 爆。 8、大功率焊炬、割炬,应采用摩擦点火器或其它 专用点火器,禁止用普通火柴点火,以防止烧伤/第五节 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原因分析 实例1: 装卸工违章作业,造成氧气瓶*** 1、事故经过 某单位用卡车运回新灌的氧气,装卸工为图方便, 把氧气瓶从车上用脚蹬下,第一个气瓶刚落下,第二个 气瓶跟着正好砸在上面,立刻引起两个气瓶的***,造

19、 成一死一伤/2、主要原因分析 两个气瓶相互碰撞,压缩气体在氧气瓶碰撞时受到 猛烈振动,引起压力升高,气瓶碰撞时升高后的压力, 在气瓶某处产生的压力超过了该瓶壁的极限的强度,即 引起气瓶***/实例2 氧气瓶的减压器着火烧毁 1、事故经过 某建筑队气焊工在施工时,使用漏气的焊炬,焊工 的手心被调节轮处冒出的火苗烧伤起泡,涂上了药膏。 在调节好乙炔和氧气压力后就开始***,施焊过程中发 生了回火,氧气胶管***,减压器着火并烧毁,关闭气 瓶阀门后,氧气瓶上半截已烫手,非常危险/2、主要原因分析 (1)漏气的焊炬容易发生回火 (2)在调节氧气压力时,氧气减压器和瓶阀沾上油 脂,发生回火时,在压缩纯氧强烈氧化作用下,引起剧 烈燃烧/实例3 非气焊工违章操作,酿成事故 1、事故经过 某厂气焊工甲与水暖工乙进行上、下水管大修工作。 乙开启减压器上的氧气阀门,氧气突然冲出,将接在减 压器出气嘴上的氧气胶管冲落,正好打在乙的左眼上, 将眼球击裂失明/2、主要原因分析 (1)瓶内氧气压力较高,开启阀门过大,使氧气猛 烈冲出。 (2)氧气胶管与减压器的连接部位扎得不牢。 (3)水暖工乙不懂气焊安全操作知识,开启阀门过 猛,且又站在氧气出口方向,属违章作业,

温馨提示:
1. WEO啦仅展示《气焊与气割安全作业课件》的部分公开内容,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文档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免费公开的渠道,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通知我们立即删除。
3. 当前页面地址:https://www.weo.la/doc/843457d033930fe8.html 复制内容请保留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