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袁中道关木匠传含译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关木匠传 【明】袁中道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唆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日:“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里中柞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已产,连年构讼。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
2、,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刈,周人刀梃备至,颠踣满野。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大怒,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立杀其魁一人。霍氏惧,知周必诉于官,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日:“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延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日:“杀人者关廷福也, _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大丈夫***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无罪。”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不得已,定如律。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
3、有男子气。今世士大夫,遇小小利害,即推诿他人,以宽己责,况生死之际乎!彼所谓读天下之书者也!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日:“士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日忠臣,日义士。惟日囚耳,囚耳。此所谓真意气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 德:感激 B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 直:价值 C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 度:估计 D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竟:竟然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知周必诉于官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我为公抱不平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岂以祸及平人 洎牧以谗
4、诛,邯郸为郡 11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关廷福侠义的一组是 ( ) 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 大怒,持手中斧向之。 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 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 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竞不易辞,卒死狱中。 A B C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廷福与佣工的 _喝酒,致使佣工的 _大醉,无意之中帮助袁氏家族赢了官司。 B关廷福持斧相救以解霍氏之困,而霍氏为求自保,欲借饮酒之名不让他离开霍家。 C关廷福锄强扶弱的义举感动了县官,他本想帮助廷福减轻罪刑
5、,但廷福不改供词。 D文末批评了当世士大夫和不明大义的乡人,称赞了普通百姓真正的慷慨意气。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3分) (2)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4分) (3)乡人日:“囚耳,乌足道?”(3分) 答案: 9D(竟:最终) 10c(a项:副词,于是,才副词,却,竟然;b#from 九象,全国最大的 end#项:介词,向介词,表被动;c项:均为介词,替;d项:介词,把连词,表原因) 11D(表现的是霍氏的恐惧与担心,说的是周家***了霍氏,并未涉及廷福) 12A(关廷福之所以与佣工 _喝酒的是因为他想借此延
6、误佣工 _出庭作证的时间) 13(1)你的诉状中说有个可以作证的佣人的 _,现在他在哪里?(3分。“若”、“有子可证者”定语后置、“安在”宾语前置,各1分) (2)县官佩服他胆气豪壮并且同情他,暗中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他,让他将主谋推给霍氏。(4分。“壮”词类活用、“授以意”状语后置、“令”后兼语省略、“归”,各1分) (3)乡人们说:“关廷福只是个囚犯罢了,哪里值得称道?”(3分。“囚耳”主渭省略、“乌”、“道”,各1分) 译文 关木匠,名叫关廷福,年轻时与众工匠为伍,没有什么人知道他。 我们袁氏家族有个佣工,生病死了,佣工家也是大族。(家族)唆使佣人的 _作证,告到官府。关廷福正提着木匠工具给
7、人家架屋回来,听说此事,连夜进城。天亮时分,私下喊佣工的 _饮酒,(喝得差不多的时候)带他走出城大约四五里地,又喝起来。佣工的 _醉了,晚上(廷福)就让他睡在破庙里。这天半下午,县官审理两家的官司,佣工家仓促间找不到那个 _。县官说:“你们诉状上说死者的 _可以作证,如今他在哪里?”他们无法回答。县官认为佣人家欺骗他,原告反而获罪。过了一天,佣工 _才回来,可是事情结局已定,他的作证用不上(没有地方可以用上它)。得知此事是关廷福所为,我们袁氏家族十分感激他。同乡的人这才知道关廷福。 老家柞林潭附近,有几百亩麦田,当初是我们家的,有个姓周的硬说是他家的,(为此) _打官司。我家厌烦(这无休止的)
8、诉讼,就压***钱将它卖给了一个姓霍的。于是(周霍)两家起了严重冲突,这年麦子成熟时,周家纠集了几十个壮汉前来割麦,周家的人还带齐了刀棍,在整个田间横冲直撞。正当霍家窘迫时,关廷福给人家砍树回来,路过这里看到了这一幕,心中不平。他勃然大怒,提着斧头走向地头。周家人都吓跑了,关廷福***了其中一个为首的人。霍家害怕了,知道周家肯定会向官府告状,估计关廷福要逃跑,(到时候)自己独自承担全部罪责。于是,他急忙喊关廷福过来跟自己饮酒。关廷福到了以后,霍家用木头把门扛紧(以防他轻易跑掉),关廷福笑着说:“我替您打抱不平,***了人,罪责由我承担,假如独自跑了,不是男子汉。” 周家果然将霍氏告到官府,(诉状中)没有提到关廷福。县官审理两家的官司,关廷福从人群中走出来说:“杀人的是我关廷福,周家人强横霍氏弱小,我一时路见不平,提起斧头杀了那个人,大丈夫自己杀了人自己承担,怎么会将罪责转嫁给无罪之人?霍氏没有罪。”县官佩服他胆气豪壮并且同情他,(暗中)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他,让他将主谋推给霍氏。关廷福不改变供词。县官没办法,依照法律判他死罪。每年审查案件,郡府都怀疑此案(有冤情),一共经历了十多次审理,(关廷福)始终不改变供词,最后死在监狱中。 关廷福目不识丁,也不知道什么叫仗义任侠,然而他见他人受不公平待遇而愤慨,至死不渝,很有大丈夫气概。当今的士大夫,遇到一丁点儿损害,(就将损害)推卸给别人,以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