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五代史》为什么衰微?

时间:2023-09-18 10:39:15  热度:0°C

《旧五代史》原称《五代史》或《梁唐晋汉周书》,题为宋薛居正等撰,后欧阳修私修《五代史记》,薛居正修的《五代史》则改称《旧五代史》。原书已失,现行本是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的辑本。

薛居正(921—981年),字子平,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五代后唐进士,于后晋为判官,于后周为三司推官,知制诰。宋初任户部侍郎加兵部侍郎,以本官知政事加吏部侍郎,监修《五代史》,后拜平章事(宰相)。《旧五代史》实际上是卢多逊、扈蒙、张谵、李昉、刘兼、李九龄等人同修,薛居正当时是宰相,负责监修而已。编辑的时间始于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开宝七年闰十月甲子书成。《旧五代史》仅费一年半时间,是官修史书中所用时间较短的一部。《旧五代史》的史料主要采自各代《实录》及范质的《五代通录》。五代虽战乱频发,但都有实录。各代《实录》三百六十卷,都出自五代史官名家之手。《旧五代史》之所以成书较快,就是因为有各代实录做参考,有范质的《五代通录》作蓝本。

《旧五代史》因成书过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故欧阳修重加修定,作《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欧阳修死后,宋朝诏令其家将书稿交给国子监刊行,于是有《新五代史》与《旧五代史》并行于世。至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明令立《新五代史》于学官,《旧五代史》遂逐渐衰微。元明以来,很少引用其书,传本亦逐渐淹没,只有明内府尚存有此书,见于《文渊阁书目》,《永乐大典》多载其文,然割裂淆乱,很难辨认。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四库全书》告成,由四库馆臣陆锡熊、纪昀、邵晋涵三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旧五代史》原文,又从《册府元龟》、《五代会要》、《通鉴》、《契丹国志》等一百多种书中抄录有关引用《旧五代史》的材料,以补《永乐大典》辑文的不足。这样共辑出《梁书》二十四卷,《唐书》五十卷,《晋书》二十四卷,《汉书》十一卷,《周书》二十二卷,《世袭列传》二卷,《僭伪列传》三卷,《外国列传》二卷,志十二卷,共一百五十卷,别为《目录》二卷,均得原书之***。于是失传已久的《旧五代史》复为刊行,并列为正史之一。

《旧五代史》全书有本纪六十一卷,列传七十七卷,志十二卷。记事起自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年),讫至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旧五代史》原著已失,现在只能就今本论其体例。今本《旧五代史》是以五代为序,断代为书。各书都有本纪、后妃传、宗室传、诸臣传,《世袭》、《僭伪》、《外国》三传叙述十国史事及契丹、吐蕃等国内外民族的情况。志有十种,记载五代时期的典章制度。本纪六十一卷记载梁唐晋汉周十三位帝王在位的大事。十三帝本纪唯梁太祖朱温本纪已失,其余十二帝本纪《永乐大典》所载俱全。今本采《册府元龟》有关梁太祖的记载,以补其缺。《梁太祖本纪》记载了梁太祖朱温参与唐末农民起义及降唐叛变、以致称帝的全过程。因此《旧五代史》记事,实际是从唐僖宗乾符年间开始的。

列传七十七卷。其中《外国传》记载契丹国的历史提供了系统的资料,还记载吐蕃、回鹘、高丽、渤海靺鞨、黑水靺鞨、新罗、党项、昆明部落、于阗、占城、䍧牱蛮等十一个国内外民族的情况,但记载比较简略。

《旧五代史》仿照《旧唐书》的编撰方法,把每个时期的大事都记载在各帝的本纪里,读本纪对各个时期的形势、大的事件,一览了然,不待翻阅各传。《旧五代史》的帝纪材料充实,把各个时期的重要史实连贯地叙述出来,使人们对各时期的历史有系统的了解。《旧五代史》是根据五代《实录》及范质《五代通录》编成的,而编撰五代《实录》的都是五代著名的史官,记载是比较可信的。

温馨提示:
1. WEO啦仅提供《《旧五代史》为什么衰微?》全文中的部分公开内容,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以上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免费公开的渠道,若文章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通知我们立即删除。
3. 当前页面地址:https://www.weo.la/doc/bfa9a98b3852c72e.html 复制内容请保留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