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民间一村姑,
轻摇红唇脱困厄。
谁言无才便是德?
胜过须眉大丈夫!
话说前清时期,益阳笔架山附近有对夫妻,男女皆有才。只因家境贫穷,时常过着揭不开锅的苦日子。
恰逢端午节前日,缸里无米,又无钱购买粽子,饱读诗书的妻子皱着眉,随口吟了七绝一首/
自惭薄命遇穷夫,
明日端午样样无。
无米无钱买粽子,
聊将白水煮菖蒲。
丈夫听了妻子吟的诗,羞愧难当,却又无计可施。于是,深感对不起妻子的丈夫,在端午节前夜,悄悄的趁黑夜在笔架山附近偷回来一头牛,准备翌日清晨到集市上卖了换些节货,好和妻子过端午节。
可是当丈夫把牛牵到集市,还没来得及出手就被失主当场逮了个正着。钱没换到,人却被告到了县衙,眼看牢狱之苦就在眼前。
聪慧的妻子闻讯赶到县衙大堂前,举起鼓槌,咚咚咚擂鼓鸣冤。
大堂之上,她心平气静,轻吞慢吐,不疾不徐的说,夫君是在学天上的牵牛星牵牛,根本没有偷牛的意思。还说这都是因为自己吟诗酿成的祸,责任理应由自己承担,与丈夫无关。县令是个惜才的清官,听到小女子诵诗招致丈夫违法的趣事,深为一对恩爱夫妻所感动。同时觉得面前这位小女子气度不凡,才华不错,心里有意放过她丈夫。
县令指着案头上的三样物品:磨墨的水,砚台和一副象棋,让女子即兴作诗三首,要求毎首诗中都必须有一个 牛 字。
女子听完县令的话,早已揣明了县念话中深意,心中窃喜,不趁此时解救丈夫更待何时!她不加思索,指着磨墨的水吟道:
滔滔黄河向东流,
难洗夫君满面羞。
深恨妾身非织女,
良人何苦仿牵牛!
接着手指砚台吟道:
本是山中一石头,
匠人雕刻伴公侯。
轻轻一动乌云起,
文光电闪射斗牛。
然后指着象棋吟道:
两国相争斗不休,
兵卒过河无水流。
車马***象般般有,
唯独缺少一头牛。
县令听了拍案叫绝,真乃闺中才女!当即吩咐衙役放了她丈夫,并让她丈夫到衙门听差。
此故事的启示:诗有大妙用,关键时刻能逢凶化吉、摆脱困厄,还能改变命运。
鼓点
龙舟竞渡的关键
——是鼓点
可是,楚王霸任鼓槌不放
而且,乱敲一通
肉食者,在楚王的鼓声中
醺醺然醉生梦死
屈子不忍直视《国殇》
高唱《九歌》而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挥长剑,舞《离***》
悲痛欲绝向《天问》
众人皆醉我独醒
浊世何可恋
愤然一跃付汩罗
滔滔江水泣《招魂》
魂归来兮,归来兮
——华夏忠魂
年年艾叶青青
家家粽祭忠魂
滔滔汩罗江上
声声鼓点震天
队队龙舟竞发
百舸争流似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