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珠,本称念珠,是指以线来贯穿一定数目的珠粒,于称名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具。佛珠虽然现已成为佛***的一项重要标志,但如果溯其本源,佛珠却并非佛教所创用,而是起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 在佛教经典中,有关佛珠最初的起源,一般都以《木木患子经》所载佛陀对波流离王的启示作为通说。***载: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木患子。如是渐次度木木患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大善我当奉行。即敕吏民。营办木木患子。以为千具。六亲国戚。皆与一具。王常诵念。虽亲军旅。亦不废置。 由此可知,波流离王在听到佛陀的开示之后,便开始用木木患子来制造佛珠,持念“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延至唐代,在佛教大兴的时代背景下,有关记载佛珠的经典被广泛传译,佛珠亦开始在朝野上下、僧俗之间普遍流传开来。可以肯定地说,自唐以后,国人使用佛珠,已经是相当普遍了。名目繁多——佛珠的种类 佛珠的种类很多。若就其使用方面来讲,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1、持珠--用手掐捻或者持念的佛珠。持珠,多用来记录念诵佛号或咒语的数目。2、佩珠--戴在手腕或臂上的佛珠。佩珠,俗称手串,以十八颗子珠者最为普遍,多以名贵材质或颜色亮丽者而为之。 3、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挂珠,多采用水晶、玛瑙、翡翠、珊瑚、密蜡、绿松石等珍贵材料制成,子珠的色泽必须均净,要求选用彼此间色彩变化不大,温润细腻,光洁晶莹的好材料制做。同时,子珠的直径亦要求在一厘米左右,不可有大的误差。在联缀时,每二十七颗子珠间嵌入一颗隔珠,在母珠的下方还会配有一种编织精美的中国结与美玉、翡翠等挂件组合而成的 佛头穗”。在重要的***上或大和尚礼佛拈香的时候,这种 “佛头穗”能够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从而保证在整个佛事活动中仪态的庄重。下面介绍一下佛珠的各部位名称。一串标准的佛珠应该包括有母珠、子珠、隔珠(又称作“数取”)、***珠(又称作“记子”),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组成。母珠,俗称“三通”或“佛头”。通常只有一颗,但亦有两颗的,用以将不同数目的子珠归结于一处,同时还可以起到连接***珠、记子留和一些饰物或流苏的作用。 隔珠,又称作 “间隔珠”或“数取”。多用来将子珠平均分隔开。一般来讲,隔珠均要比子珠稍大一些,数量可采用一颗至三颗不等,如一百零八颗的佛珠和五十四颗的佛珠,就需要每二十七颗子珠用一隔珠;二十七颗、十八颗的佛珠,则每九颗子珠用一隔珠。***珠的体积比子珠要小一些,一般以十颗或二十颗居多,多系串在母珠的另一端,以十颗为一小串,如同算盘一样,采用十进位,用来计算掐捻佛珠的数目。 记子留是指每串***珠的末端所附的比***珠稍大一些的珠粒或者饰物。也可以用线绳结成“中国结”来替代,目的是为了防止***珠的滑落。 意蕴深远--佛珠的数目每串佛珠,都是由一定数目的子珠串缀而成,而各种佛珠特定的数目皆有不同。数目不尽相同的缘由是因为各本佛经的记载有异而成。佛珠的数目在经典当中的差异很大,共有九种之多。其实,佛珠有不同的颗数,是因为具有着不同的含义,下面就根据普遍流传的说法,将其不同的含义略述如后:(一)一百零八颗 (《木木患子经》《校量数珠功德经》《金刚顶瑜珈念珠经》《陀罗尼集经》《文殊仪轨经》所载)是最为常见的数目,是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而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百八烦恼的内容,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总的来说,六根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又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种,计三十六种,再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如经中所言: 诸菩萨问:云何百八?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灭中,有***有集,不知为痴,转入意地亦如是,识亦如是,是为意三;见***中色恶色,不自知著不自知灭,有***有集,乃至触亦如是;彼经但列六根各六,虽无三世之语,而结云百八,故知是约刹那而为三世也。……三世三个三十六故,故有百八。 (二)一千零八十颗 (《金刚顶瑜珈念珠经》所载) 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 “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可分为十个种类: (1)地狱界,(2)饿鬼界,(3)畜生界,(4)修罗界, (5)人间界,(6)天上界,(7)声闻界,(8)缘觉界, (9)菩萨界,(10)佛界。 (三)五十四颗 (《校量数珠功德经》《金刚顶瑜伽念珠经》《陀罗尼集经》《文殊仪轨经》所载)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分述如下: 十信指: (l)信心, (2)念心, (3)精进心 (4)慧心, (5)定心, (6)不退心, (7)***心 (8)回向心, (9)戒心, (10)愿心。 十住: (l)初发心住, (2)治地住, (3)修行住, (4)生贵住, (5)具足方便住 (6)正心住, (7)不退住, (8)童真住,(9)王子住, (10)灌顶住。 十行:(1)欢喜行, (2)饶益行,(3)无恙恨行 (4)无尽行,(5)离痴乱行 (6)善现行,(7)无著行, (8)尊重行, (9)善法行, (10)真实行。 十回向: (1)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2)不坏回向, (3)等一切佛回向, (4)至一切处回向,(5)无尽功德藏回向, (6)随顺平等善根回向,(7)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8)如相回向, (9)无缚无著解脱回向,(10)法界无量回向。十地: (l)欢喜地, (2)离垢地, (3)发光地, (4)焰慧地,(5)难胜地, (6)现前地, (7)远行地, (8)不动地,(9)善慧地,(10)法云地。 四善根:指见道以前,现四谛及修行十六行相以达到无漏圣位的四种修行阶位,包括: (l)暖位 (2)顶位 (3)忍位 (4)世第一位。 (四)四十二颗 (《陀罗尼集经》所载)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已见上文,兹不赘述。 等觉:又作等正觉,即指在内容上与佛相等,而实际修行上比佛略逊一筹者。如欲详细了解,请参阅(姚秦)鸠摩罗什泽《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受持品》。 妙觉:指觉行圆满之究竟佛果,系由等觉位更断一品之无明,而得此位。(五)三十六颗 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 (六)二十七颗 (《文殊仪轨经》所载)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的 “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十八有学指: (1)随信行者,(2)随法行者,(3)信解者,(4)见至者,(5)身证者, (6)家家者, (7)一间者,(8)预流向者, (9)预流果者,(l0)一来向者,(l1)一来果者,(12)不还向者, (l3)不还果者,(14)中般者, (15)生般者, (16)有行般者,(17)无行般者,(18)上流般者。九无学指: (l)退法,(2)思法,(3)***,(4)安住法,(5)堪达法, (6)不动法, (7)不退法,(8)慧解脱, (9)俱解脱。(七)二十一颗 (《校量数珠功德经》《金刚顶瑜珈念珠经》《文殊仪轨经》所载)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二十一个位次, “十地”“五十四颗”一段,“十波罗蜜”见“佛子珠”一段的介绍,兹不赘述。而 “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八)十八颗 (《陀罗尼集经》所载) 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 “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六尘: (l)色尘、(2)声尘 (3)香尘、(4)味尘、(5)触尘 (6)法尘、六识:l)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九)十四颗 (《文殊仪轨经》所载) 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十四无畏: 1)使众生返照自性,获得解脱,是为无畏。2)使众生旋转知见,苟遇火难,火不能烧,是为无畏。 3)使众生旋转观听,虽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是为无畏。 4)使众生入于罗刹鬼国,鬼自灭恶,是为无畏。5)使众生六根消复,临当被害,刀段段折坏,是为无畏。 6)菩萨明照十方,使众生不受药叉、诸幽冥所害,是为无畏。 7)使众生不受虚妄声尘系缚,是为无畏。 8)使众生行于险路如行坦途,遇贼不受劫,是为无畏。 9)使性多***者,不生色念,是为无畏。10)使怀忿记恨之人不生嗔恚,是为无畏。11)使一切昏钝无善心之人,远离痴暗,是为无畏。12)使无子众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是为无畏。13)使无子众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是为无畏。14)使众生持观音名号者所得福德与恒河沙数无异 (二)宝玉石类宝石,因其颜色鲜艳,质地晶莹,光泽灿烂,坚硬耐久,而又存世稀少,故属于贵重一类。比较常见的宝石种类有:水晶、橄榄石、木变石、绿松石、孔雀石、芙蓉石、东陵石、青金石、碧玺、石榴石、金沙石等诸多品类。但这些只能算是次等宝石,远远比不上金刚石、红宝石、蓝宝石、***这四大宝石名贵,因这些宝石异常珍贵,故用这些宝石来制造佛珠,多为皇室或富绅所持用,一般之人是无法得到的。玉石,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包括有许多种用于工艺美术雕琢方面的矿物和岩石。诸如大理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端砚石等均属此范畴。而狭义上讲,玉石仅指硬玉(以缅甸翡翠为优质代表)和软玉(以和田玉为优质代表)二种。由于千百年来,玉石那种象征吉祥,可以避邪、禳灾和带来幸运的功效,以及受到“君子比德如玉,有仁、知、礼、忠、信之道”的影响,那些采用玉石制造的佛珠,也就越发受到人们的喜爱了。(三)果实(核)类果实(核)类佛珠,在佛珠的大家庭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人们随便就可以例举出不少的种类,桃核雕刻、核桃雕刻、橄榄核雕刻、皤桃核、金刚子、太阳子、天薏子、莲子、椰蒂、缅茄、五眼六通等,简直不胜枚举。这其中以桃核、橄榄核为果核类的代表,以木木患子、椰壳(蒂)为果实类的代表。桃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易植而子繁,故多为人们所广泛种植。据传桃木可以驱鬼,桃梗可能禳恶,桃符可以辟邪,而桃核坚硬,可以用来雕刻成具有深刻含义的各类佛珠。橄榄是一种常绿乔木,果实长圆而两头尖,因其味苦涩而甘,故有 “谏果回甘”之称。橄榄核坚硬如石,是用来制造佛珠的极佳材料,并且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变得深红发亮,是不可多得的随身法宝。 木木患子,亦称作无患子,木木患子。木木完子,是一种生长在高山上的乔木,枝叶如椿树,其叶对生,初夏之季,开***小花,其蒴膨大,裂而为三。结实大如弹丸,坚黑如漆珠。椰,古书中或作为“木牙”,“木邪”是一种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常绿乔木。果实叫椰子,可用来制造佛珠。用椰壳(蒂)来制造佛珠在清初已很普遍,有数百年的历史了。一百零八颗,表示求证百八三昧而断除百八烦恼。母珠(佛头)表示无量寿或修行成满的佛果,所以捻珠至母珠时,不得越过,须逆向而还,否则即犯越法罪 其实,我觉得念珠是叫人念住,不要打妄想,这是念珠的本意---宣化上人 金刚棒喝 里有关于这个问题的明确回答/即无此说法/供参考 问:我们数念珠念佛的时候,数到一〇八之后,可不可以超过那粒大的,间隔用的那粒,有人说不可以? 宣化:写文章写得越长越好,说话是越少越好。念珠是叫人念住,不要打妄想,这是念珠的本意。至于那跳过去,不跳过去,根本是微不足道的,没有意义的。
温馨提示:
1. WEO啦仅提供《佛珠的种类》全文中的部分公开内容,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以上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免费公开的渠道,若文章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通知我们立即删除。
3. 当前页面地址:https://www.weo.la/doc/dc16dc08175028dd.html 复制内容请保留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