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未:阳和汤治疗顽固的痰饮咳喘,效果胜于小青龙汤。治疗骨结...

时间:2023-09-20 06:20:31  热度:0°C

秦伯未:我常用外科的阳和汤治疗顽固的痰饮咳喘,效果胜于小青龙汤。理由很简单,小青龙汤是治风寒引起的痰饮咳喘,阳和汤却与痰饮的发病。原因和病理相吻合,且能结合到痰多的证状。

阳和汤,中医方剂名。为温里剂,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主治***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于***寒证者。临***常用于治疗骨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无菌性肌肉深部脓肿、坐骨神经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腹膜结核、妇女***腺小叶增生、痛经等证属阳虚寒凝者。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

【配方组成】熟地黄一两(30克);白芥子炒,研,二钱(6克);鹿角胶三钱(9克);肉桂去皮,研粉,一钱(3克);麻黄五分(2克);姜炭五分(2克);生甘草一钱(3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疽。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或脱疽、贴骨疽、流注、鹤膝风、痰核、瘰疬等属于***证者。

【方解】阳和汤证为阳虚血弱,寒凝痰滞,气血不畅,痹阻肌肉、筋骨、关节、经脉所致。营血虚弱,寒凝痰滞,气血不畅,故局部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并见全身虚寒证候;寒为***邪,故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均为虚寒之象。治宜温阳补血以治其本,散寒通滞以疗其标。方中重用熟地黄滋补***血,填精益髓,此为“***中求阳”之法,使阳气生化有充足的物质基础;配用鹿角胶,补***助阳,强壮筋骨,两药合用,养血助阳,以治其本,共为君药。寒凝湿滞,非温通而不足以化,故用肉桂、姜炭温阳散寒通血脉,以治其标,共为臣药。用少量麻黄,开腠理,以宣散体表之寒凝;用白芥子祛痰除湿,宣通气血,可除皮里膜外之痰,两药合用,既宣通气血,又令熟地黄、鹿角胶补而不滞,共为佐药。生甘草解***、调和诸药,为使药。综观全方,补***药与温阳药合用,辛散药与滋补药配伍,使寒湿得宣而不伤正,精血得充而不恋邪,用治***疽,可化***凝而布阳和,故名“阳和汤”。

【临***运用】

1/用方要点:阳和汤为治外科***证之痈疽疮疡的著名方剂,以患部不红、不热、漫肿、酸痛、舌淡、脉细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阳和汤常用于治疗骨结核、腹膜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肌肉深部脓肿等属血虚寒凝者。

【使用注意】阳证疮疡忌用。

【方歌】阳和熟地鹿角胶,白芥桂姜***,温阳补血散寒滞,***疽疮疡服之消。

多年以来,我用阳和汤治疗中老年***腺增生屡屡得效。如患者何某,男,50岁,绵阳市委党校干部。1982年5月发现左侧***内陷,***下有一核桃大小的肿块,能推动,无疼痛感。当地医院拟诊为***腺癌,即赴成都四川医学院进一步检查,门诊、病理科均认为是***腺癌,遂入院手术。术中活检,结果为良性,乃改诊断为“男性***腺增生病”,认为可能与患者过去患前列腺炎,长时间服用雌激素有关。返绵阳后,8月中旬,不意右侧***下又发现一核桃大小的肿块,西医建议服中药治疗,在当地用疏***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中药二十余剂无效,乃来信求助于我。我寄去的处方用药,也和上述治疗差不多,又二十来付,了无寸效。再来信相商,反复筹思,患者年届五旬,久用疏***无效,应考虑冲任亏虚。遂用阳和汤加丹参、***羊藿、法半夏、青陈皮、当归,鹿胶改用老鹿角,取其活血攻坚。服至15剂,肿块开始缩小,坚持服26剂,即完全消散。患者今年已70岁,每年都有电话给我,至今未见复发。  最近在三芝堂治疗王某,女,63岁,北京某中学教师,于今年2月底洗澡时发现大腿内外有8个、上肢3个圆形疙瘩,大约1/2×1/2cm,有2个局部紫瘀,其他皮色不变。乃去协和医院作***切片检查,诊断为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切片号302119×4,302119×6),诊其脉弦滑,眼眶周围黯黑,拟诊为“痰核”,用温阳活血化痰通络法。用阳和汤(麻黄每剂用3g)加姜半夏、***南星、山甲珠、僵蚕、橘络、紫背天葵、丹参、桃仁、红花等,5月13日开始,服药12剂,已有一个结节消失,因在***期间,未来复诊,自取原方,服至38剂,结节由10个减至2个,其间新起一个,起而又退。至本文成文之前数日,来复诊,仅下肢余一个矣。  现代外科名家北京赵炳南先生亦赏用阳和汤,其经验方外用“消化膏”有温阳散寒,活血消肿之功,方即用***姜、红花、白芥子、南星、生半夏、黑附子、肉桂、大戟等与麻黄配伍;治疗腋窝淋巴结核、胸壁结核、胸前疽、腋疽等疾病的回阳软坚汤,即阳和汤的加减方(去鹿角胶、甘草,加白僵蚕、橘红、三棱、莪术、全丝瓜)。从古今经验结合《本经》的记载,似不能用一般的散寒、开腠理、开泄卫气之类说法来解释麻黄在方中的作用,而是要肯定麻黄的“破癥坚积聚”作用,徐灵胎之说还嫌说服力不足。如何能有这样的作用?我看不难作释,那就是以其迅捷之性,温通阳气,气通瘀散,则其病可去。

温馨提示:
1. WEO啦仅提供《秦伯未:阳和汤治疗顽固的痰饮咳喘,效果胜于小青龙汤。治疗骨结...》全文中的部分公开内容,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以上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免费公开的渠道,若文章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通知我们立即删除。
3. 当前页面地址:https://www.weo.la/doc/dd8c60e441a69635.html 复制内容请保留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