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O啦

教辅:高考化学复习之硫及其化合物

时间:2023-03-20 02:18:20  热度:0°C

1、第10讲/硫及其化合物/考纲导视/基础反馈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答案:(1/2/3/4/5) (6/2/将 SO2 分别通入下表所列的溶液中,回答有关问题/答案:褪色/褪色/有淡***沉淀生成/褪色/变红/褪/色/还原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漂白性/考点一/硫与硫的氧化物/知识梳理/一、硫/火山口/硫化物/硫酸盐/1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存在。 硫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游离态的硫存在于_附 近或地壳的岩层里。化合态的硫主要以_和_ 的形式存在,如 FeS2、CaSO42H2O、Na2SO410H2O/2硫的物理性质/硫黄/黄/水/酒精/二硫化碳/硫俗

2、称_,是一种_色晶体,不溶于_, 微溶于_,易溶于_/FeS/Cu2S/1)氧化性。 与金属反应/FeS/_;2CuS/_/注意:硫的氧化性不如 Cl2 强,硫与可变价金属(如 Fe、Cu) 反应时,通常生成***金属硫化物/3硫的化学性质/与非金属反应/H2S/_/H2S/2)还原性/与 O2 反应/SO2/淡蓝色/蓝紫色/SO2/_,现象: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_/在纯氧气中燃烧,火焰呈_/与***反应。 S2H2SO4(浓/_/3SO22H2O/二、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无/***性/大/液/酸性/红/强/弱/易/酸性/不能/晶体(固态/红/SO3H2O=H2SO4/续表/SO2CaO=CaSO

3、3/SO3CaO=CaSO4/2H2SSO2=3S2H2O/产生浅***沉淀/续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Fe3SO2/2SO2O2/2SO3/Br2SO22H2O= H2SO42HBr/续表/2Na2O22SO3= 2Na2SO4O2/Na2O2SO2=Na2SO4/褪色/三、硫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 1来源:_的燃烧及_的冶炼等。 2危害:危害***健康;形成_(pH小于_)。 3治理:向燃煤中加入CaO 或 Ca(OH)2以吸收生成的SO2, 生成_,再转化为_/化石燃料/含硫矿物/酸雨/5/6/CaSO3/CaSO4/考点集训/例 1(20162017 学年河南林州一中月考)某兴趣小组探究

4、 SO2气体还原Fe3、I2,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 B 中的长颈漏 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_, 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 E 的作用是_。 装置 F 中为_溶液。 (2)装置 B 的作用之一是观察 SO2 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 最好选择_/A/蒸馏水 C/饱和 NaHSO3 溶液/B/饱和 Na2SO3 溶液 D/饱和 NaHCO3 溶液/3)SO2气体还原Fe3反应的产物是_(填离子符号)。 (4)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2,为了验证C中SO2与 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他们取C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

5、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方案:往第一份试液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水,溶液变红/方案:往第二份试液加入用稀***酸化的 BaCl2,产生白/色沉淀/上述方案不合理的是_,原因是_。 (5)能表明 I的还原性弱于 SO2 的现象是_, 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_/解析:(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液柱高度保持不变,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E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由于SO2是大气污染物,直接排放会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在装置F中加NaOH溶液,用以吸收多余的SO2。(2)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

6、2的生成速率,为了减少SO2在其中的溶解,同时防止引入杂质气体。A项,SO2容易溶于蒸馏水,会消耗气体,错误;B项,饱和Na2SO3溶液与SO2和水反应产生NaHSO3,导致气体被消耗,错误;C项,饱和NaHSO3溶液不能与SO2发生反应,气体也不能溶解,正确;D项,由于/2)C(3)Fe2/正确;方案:往第二份试液加入用稀***酸化的 BaCl2,产生 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正确。(5)若I的还原性弱于SO2,则会 发生反应:I2SO22H2O=H2SO42HI,含有淀粉的碘水溶 液的蓝色褪去/安全瓶,防止倒吸/NaOH/答案:(1)液柱高度保持不变/4)方案SO2、Fe2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7、/5)D 中蓝色褪去/易错警示/例 2(2016 年北京海淀清华附中模拟)已知***气的漂白作用 实际上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酸的漂白作用。为了探究二 氧化硫的漂白作用到底是二氧化硫本身还是二氧化硫与水作用 的产物,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装置来进行实验。请回答相关 问题/1)为了探究干燥的 SO2 能不能使品红褪色,某同学设计了 如上图所示实验装置,请指出实验装置图设计中的不合理之处。 _; _。 (2)按照修改后的装置,实验中控制二氧化硫以大约每秒 3 个气泡的速度通过品红的酒精溶液时,经过一小时后,品红仍 不褪色。这说明品红褪色的原因不是二氧化硫直接导致。为此, SO2 能使品红的水溶液褪色的

8、可能微粒有_/3)甲同学实验如下:取等量、相同浓度的品红水溶液于两 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少量亚硫酸钠固体和亚硫酸氢钠固体, 两支试管中的品红都褪色,对此,他得出结论:使品红褪色的 _,其理由是_ _。 (4)为了进一步探究,乙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分别取相同 浓度的品红水溶液各 20 mL 于两只小烧杯中,两只烧杯中同时/L1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发现加入亚硫酸钠溶液的品红褪色较/快/一次性各加入 20 mL 0/1 molL1的亚硫酸钠,20 mL 0/1 mol/微粒浓度与褪色快慢关系,请用“多”或“少”填写/_”内容/根据实验和分析,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例 3下列陈述、都正确并且有因果关

9、系的是/解析:非金属性的强弱可以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 大小来比较,陈述非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A项错误;SO2 有漂白性,但不能使石蕊溶液褪色,C 项错误;SO2 Cl2 2H2O=H2SO42HCl ,二氧化硫与***水混合漂白性减弱,D 项错误。 答案:B/归纳总结/1/SO2 使品红溶液褪色,不能使石蕊溶液褪色,表现漂白性。 2/SO2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滴加酚酞的NaOH 溶液褪/色,表现酸性/3/SO2 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表现还原性/4/SO2 也能与 H2S 反应生成 S,表现氧化性(氧化性较弱/仅限于此反应/考点二/硫酸与硫酸根的检验/知识梳理/1硫酸/油/大量热量/

10、1)物理性质/将***沿着器壁缓缓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98%(密度为 1/84 gmL1)的***是一种_色_状液 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时放出_。***稀释 的方法是_/无/2)化学性质。 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的特性/还原性(如 H2S、HI/a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_/_气体/水/变黑/b脱水性:能将有机物中氢、氧元素按_的组成脱去。 如将***滴到滤纸上,滤纸会_/碱性(如 NH3)/c强氧化性/被钝化/Fe、Al 遇冷的***_,故可用铝或铁制容器来/盛装***。 与 Cu 反应:Cu2H2SO4(浓/_/与 C 反应:C2H2SO4(浓/_/CuSO4SO22

11、H2O/CO22SO22H2O/不溶于/***、BaCl2 溶液/_***、硝酸/足量***/2)试剂:_/3) 检验方法:向待测溶液中加入_ ,排除 _等离子的干扰(注意一般不用稀硝酸, 因为稀硝酸能将_氧化成_而被漏检),然后加入 _,现象:_/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硫元素的化合价与氧化性、还原性之间的关系/2)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不同价态硫的转化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的/当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时,一般升高或降低到其相/邻的价态,即台阶式升降,可用下图表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SO3/_; _/2SO2O2/H2S/_/2H2SSO2

12、=3S2H2O/H2S/注意:(1)相邻价态的粒子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S 和 H2S、S和SO2、SO2和***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当硫元素的高价态粒子与***态粒子反应时,一般生成 中间价态,如2Na2SNa2SO33H2SO4=3Na2SO43S 3H2O/3)含硫物质的连续氧化/相同价态硫的转化是通过酸、碱反应实现的,如/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 _/Na2SO3H2SO4=Na2SO4H2OSO2/H2SO32NaOH=Na2SO32H2O/Na2SO3SO2H2O=2NaHSO3/考点集训】 例 4(2015 年上海闵行一模)有关***的性质或作用,叙/A/浓

13、硫酸的脱水性是化学性质 B/使铁、铝钝化表现了强氧化性 C/制备乙酸乙酯的反应中起催化剂和吸水剂作用 D/与***化钠固体共热制***化氢气体时,表现强酸性/解析:***使其他物质脱水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反 应,属于化学性质,A 正确;***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能 够使铁、铝发生钝化,B 正确;***在制备乙酸乙酯的反应 中起催化剂和吸水剂作用,C 正确;***与***化钠固体共热 制***化氢气体时,表现难挥发性,D 错误/答案:D/例5(20162017学年河北保定定州中学月考)有一瓶 Na2SO3溶液,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此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

14、HCl,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对此实验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此溶液中Na2SO3已部分氧化 B/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的沉淀一定含BaSO4 C/加HCl后的不溶沉淀一定为BaSO4 D/此样品未被氧化/答案:C/易错警示/例 6(2015 年东北八校联考)铜与***反应,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1)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反应过程中试管 B 中 的现象是_,试管 C 的作用是_/2)导管 D 的下端(虚线段)应位于_(填“液面 上”或“液面下”),导管 D 的作用有:实验结束后排除装置 中的 SO2,_。 实验中发现试管内除了产生白色固体外,在铜丝表面还有 黑

15、色固体甲生成,甲中可能含有 CuO、Cu2O、CuS、Cu2S。为 探究甲的成分,进行了以下的实验。 查阅资料可知:Cu2O2HCl=CuCl2CuH2O/2Cu2O/O2/4CuO/2CuS3O2/2CuO2SO2,Cu2S2O2/2CuOSO2/CuS、Cu2S 和稀 HCl 不反应/3)固体乙在空气中煅烧时,使用的实验仪器除了玻璃棒、 三脚架、酒精灯外,还必须有_。 (4)煅烧过程中,除上述反应外,还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5)结论:甲中有 CuO,还肯定含有的物质是_/思路指导:实验探究题的开始,一般是对实验试剂、操作、 仪器、原理等基础知识进行设问,难度不大。对于探究部分的 解题

16、思路,一般是围绕探究目的结合已有化学知识进行合理推 测和解析,***问题的答案,注意答案的科学性、推断的严密 性等/解析:(2)导管D 位于液面上会导致装置漏气;若发生倒吸, 导管 D 直接连通大气,可以将空气吸入试管中。(4)缺少了Cu 被氧气氧化的方程式。(5)从步骤知滤渣在空气中煅烧后质量 减轻,而四个相关反应中只有CuS 煅烧后,固体质量减轻 (2CuS2CuO/答案:(1)Cu2H2SO4(浓/CuSO4SO22H2O/品/红溶液褪色/吸收多余的 SO2,防止污染空气/2)液面下 (4)2CuO2 2CuO/防倒吸/3)泥三角、坩埚(坩埚钳) (5)CuS/实验探究/硫及其化合物在实验

17、设计题中的考查/考向分析对物质性质的探究与实验设计也成了当前实验 考试的热点之一。物质性质的探究强调的是物质性质与实验现 象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注意根据物质的性质特征来设计化 学实验方案,以此对物质性质进行探究和验证。这类问题主要 包括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两类。 (1)验证性实验抓住性质依据,找出适当的物质,在适 当条件下进行反应,并根据反应中的相关现象,以证明某物质 是否具有这种性质/2)探究性实验依据物质间反应的现象,推出物质可能 具有的性质,再设计相关实验,并按照验证性实验的方法进行 实验求证。这类试题也是近年来人们十分关注的热点之一/物质性质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程序/研究物质的组成预

18、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方案(方法、 步骤、仪器、药品、操作要点、现象及分析、结论等)实施实 验结论/物质性质探究或检验必须符合最优化原则,即操作简单、 试剂选用少(固体以刚好铺满试管底部为准,液体为12 mL)、 实验条件易控制(要控制排除物质之间可能存在的干扰)、现象 明显(要考虑各物质或离子的特征反应)等要求/典例(2016 届天津红桥八校联考)硫酸性质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点。请回答下列问题/1)中学化学中利用物质与***共热可制备 SO2 气体,写 出用***还可制备不同类别的气体的名称:_(写一种)。 (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的反应以及 SO2 的性/质,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

19、关实验/装置 B 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B 中应放置的液体是 _(填序号/a/饱和 Na2SO3 溶液 c/浓溴水/b/酸性 KMnO4 溶液 d/饱和 NaHSO3 溶液/反应完毕后,烧瓶中还有一定量的余酸,使用足量的下 _(填序号/a/Fe 粉 c/CuO/b/BaCl2 溶液 d/Na2CO3 溶液/实验中某学生向 A 中反应后溶液中通入一种常见气体单 质,使铜片全部溶解且仅生成硫酸铜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_。 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C 中盛有***水,充分反应后/取 C 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方案: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 AgNO3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方案:向第二

20、份溶液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方案:向第三份溶液加入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上述方案中合理的是_(填“”“”或“”); C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D 中盛有***溶液,当通入二氧化硫至试管 D 中溶液显中 性时,该溶液中 c(Na)_(用含硫微粒浓度 的代数式表示/3)利用 FeCl3 溶液的氧化性也可以吸收 S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检验 FeCl3 是否完全被还原的方法为_/为验证FeCl3溶液与SO2的反应:同学们将SO2通入0/05 molL1 FeCl3溶液中, 溶液很快由***变为红褐色; 将溶液/长时间放置后, 最终变为浅绿色。 关于红褐色液体,以下是 同学们的分析推测及实验/利用胶体的_(填性质)可以检验步骤中/是否得到了 Fe(OH)3 胶体/根据反应 b/ 说明步骤中液体颜色变化的原因是_ _(用离子方程 式结合必要的文字说明/解析:(1)乙醇在***的催化作用下脱水生成乙烯,所以 用***还可制备乙烯气体。(2)Na2SO3溶液、酸性KMnO4 溶液、浓溴水都能和SO2 反应,所以 B 中只能盛放饱和NaHSO3 溶液;BaCl2 溶液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BaCl2 溶/液不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的确有余酸;实验中某 学生向 A 中反应后溶液

温馨提示:
1. WEO啦仅展示《教辅:高考化学复习之硫及其化合物》的部分公开内容,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文档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免费公开的渠道,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通知我们立即删除。
3. 当前页面地址:https://www.weo.la/doc/df3cd81c2bd306fc.html 复制内容请保留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