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2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时2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 传播/课时23 考纲考向概览/课时23 考纲考向概览/课时23 高考复习策略/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主要以“文化横向的积累”为主线,立足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分析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立足文化的交流,主要分析了文化传播的途径、手段以及文化交流的意义/课时23 高考复习策略/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一般意义上文化的发展表现为横向的交流与借鉴、纵向的继承与发展以及文化创新。复习本单元我们必须立足“一般意义上文化的发展过程”这一核心,认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的关系,理
2、解文化传播、传承和创新是三位一体、紧密联系的。复习本课时,要与第五课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第六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第七课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等知识联系起来/课时23 高考复习策略/3本课时的主线是文化的积累,所以复习中我们必须把握以下时事热点:借助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特别是中非、***、中欧文化交流等,认识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与措施。结合陕西世界园艺博览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等重大文化和体育赛事,认识文化交流对民族文化发展的意义/考点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考点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考点1 主干梳理/1世
3、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 含义: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_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_。 意义:庆祝民族节日,是_的集中展示,也是_的集中表达/道德***/长期积淀/民族文化/民族情感/考点1 主干梳理/2)文化遗产 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_。 意义: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_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_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保护:联合国教科文***决定,以_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重要标志/人类文明/名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考点1 主干梳理/特别提示】 (1)文化多样性,可见诸于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形形
4、***的礼仪禁忌、风格迥异的民居建筑、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绚丽多姿的传统节日、异彩纷呈的文学***、鲜明独特的思想理论等各个方面。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仅是文化多样性的突出体现。 (2)并非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能成为世界遗产。文化遗产要成为世界遗产,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由联合国教科文***确定,以名录的方式确定,并给予保护/考点1 主干梳理/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世界性: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_,有普遍的_,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_。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_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民族性:各民族间_和***的、_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
5、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_和特征。 (3)关系: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共性/规律/共性和普遍规律/世界文化/历史的/经济的/文化个性/考点1 主干梳理/特别提示】 文化的共性不是趋同,也不是相互取代;文化的个性不代表文化没有一致性。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_。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文化是_的,又是_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_的内在要求,是实现_繁荣的
6、必然要求/动力/民族/世界文化/世界/本民族文化/考点1 主干梳理/2)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态度:既要认同_文化,又要尊重_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_,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_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_,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本民族/其他民族/多样性/一律平等/差异/考点1 主干梳理/特别提示】 尊重文化多样性并非就是承认和保护一切文化。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但不等于说所有文化的存在都是合理的、积极的。在当今世界,不是所有的文化都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人类自身精神生活的发展需求,相反,一些腐朽没落的、低级庸俗的文化现象和
7、文化行为,将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阻碍社会的进步,对此我们要加以***/考点1 要点探究/1正确区分“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 (1)二者内涵及表现的形式不同 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文化遗产:在历史、***或科学及审美、人种学、人类学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的纪念文物、建筑物、遗迹等/考点1 要点探究/2)二者在文化研究中的作用不同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各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保存有各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精华,在维系民族成员间团结,促进民族成员间相互理解与信任,促进民族凝聚力以及形
8、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都曾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考点1 要点探究/3)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的联系:如果民族节日被联合国教科文***以名录的方式确定并予以保护,则它就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整合拓展】 民族节日与传统习俗不能完全等同 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民族节日中蕴涵着一个民族的许多传统习俗,传统习俗也并不完全通过民族节日体现出来,它可以通过其他的文化载体展现出来/考点1 要点
9、探究/2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元化/考点1 要点探究/考点1 要点探究/3/文化多样性知识整合/考点1 典题例练/12011福建卷 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 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答案 D 解析 本题以福州的三坊七巷为背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三坊七巷这一福州城市名片的信息,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
10、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在物质层面上,保护文化遗产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精神层面上,文化遗产反映当时的自然生态状况和社会、***、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状况,保护文化遗产可以激发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故选D项,排除B项。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排除A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排除C项/考点1 典题例练/考点1 典题例练/点拨 做选择题时,一定要注意区分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内涵和意义,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而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另外,还要注意与后
11、面的知识点区别开来: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考点1 典题例练/22011福建卷 徐悲鸿的八骏图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参用西方的***方法,用笔刚健有力;毕加索的斗牛似中国的写意画,用笔奔放洒脱。以下选项最符合题意的是(/考点1 典题例练/A两幅作品成功实现了中西文化和***的融合 B两幅作品以不同风格表达了共同的审美感受 C***的创作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因而不可承袭 D***的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而不可复制 答案 B/解析 以徐悲鸿和毕加索为代表的东西方文艺作品形式上的相互借鉴,反映了文化源自实践,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2、。世界各民族的实践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因而不同民族的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故选B项。文化融合指外部文化和内部具有的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接触、交流进而相互吸收、渗透,融为一体的过程,由于各民族间经济、***、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文化具有民族性,两位***的作品借鉴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A项表述错误。文化具有传承性,C项认为不可承袭的观点错误。构成***形式的要素有:结构、体裁、***语言、表现手法等,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但也不是不可复制的/考点1 典题例练/考点2 文化传播/考点2 文化传播/考点2 主干梳理/1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有_、人口迁徙、_。 2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
13、点 (1)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_。 (2)大众传媒的含义、标志和特点。 含义: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_、广播、电视、_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商业贸易/教育/网络/报刊/大众传媒/考点2 主干梳理/标志: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_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特点: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具有文化_、沟通、_的强大功能。 【特别提示】 文化传播途径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文化传播的手段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任何文化传播的途径都要借助一定的文化传播手段,文化传播手段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传播。无论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还是文化传播的手段,都直接影响文化
14、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印刷/传递/共享/考点2 主干梳理/3文化交流 (1)文化交流的意义 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促进外域文化的传入和中华文化的发展。 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推动文化交流,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2)如何推动文化交流 引进来: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考点2 主干梳理/走出去: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特别提示】 (1)文化因其多样性而需要传播,在传播中得到发展与创新,但要明确各国文化是在一律平等的原则下交流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在交流中走向融合,
15、化多样为单一。 (2)文化交流不是文化输出。对外文化交流是为了赢得世人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理解、尊重和认同。而文化输出则是为了输出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进行文化渗透和侵略/考点2 要点探究/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考点2 要点探究/考点2 典题例练/32011山东卷 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 B C D/答案 B 解析 将我国的文化旅游资源推向世界,增进世界对我国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增强
16、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题目强调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故正确。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的观点认为当今的文化交流会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是错误的。强调了民族文化的多元性,而题目强调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故不符合题意。 点评 文化交流的最终目的是推动自身文化的发展,提高本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实现自身的根本利益/考点2 典题例练/易错点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就是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1随着***开放的深入,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而对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却淡漠了。如此发展下去,将() A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融
17、合 B使我国尽快与世界接轨,扩大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课时23 本课错题清零/C会失去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削弱民族的凝聚力,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D会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点拨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答案 C 解析 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对发展本民族文化不利,对繁荣世界文化也不利/课时23 本课错题清零/2第31届世界戏剧节在南京举行,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剧目登台亮相,赢得了广泛好评。这表明
18、()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课时23 本课错题清零/答案 D 解析 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有积极的与消极的之分,并非都可以为我所用,A错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B错误。C中“走向同一”的说法错误,排除。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剧目共同登台亮相、赢得好评的过程,就是一个平等交流、相互借鉴的过程/课时23 本课错题清零/易错点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所以,任何外来文化都可以为我所用 32010年10月9日,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国家
19、******在开幕式上致辞指出,世界各种形态媒体,不分文化异同、水平高低、规模大小,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相处,求同存异,交流互鉴。这主要表明() A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B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世界媒体峰会是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 D民族文化无论优劣,都应相互交流借鉴/课时23 本课错题清零/点拨 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有适合我们的,也有不适合我们的,所以,我们应根据自己的国情,吸取先进的、积极的外来文化,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强调不同文化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处,这正是各国文化一律平等原则的体现,故A项正确。B项偏离题意,排除。世
20、界媒体峰会不是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不能对各种优劣文化都进行借鉴,故C、D两项错误/课时23 本课错题清零/4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A B C D/课时23 本课错题清零/答案 C 解析 “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表明,尊重文化多样性,世界文化才能繁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就
21、其内容说都有其精华和糟粕,因此不同文化在相互交流时不能全盘吸收而应有所选择。说法本身错误/课时23 本课错题清零/易错点3 大众传媒的发展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5受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冲击,传统报业停下了持续多年的前进脚步,广告增长率从持续了20年的高位跌落下来,伴随着的是年轻读者的流失和发行市场的萎缩。传统报业的强势地位从根本上被动摇,报纸市场的蛋糕正在缩小。但传统报纸依然具有网络媒体无法企及、替代至少短期内难以替代的优势,尤其是内容优势。以上材料说明() A传统媒体完全被网络媒体替代了 B传统媒体受到了网络媒体的冲击 C网络媒体只是对传统媒体的补充和辅助 D各种媒体均衡发展/课时23 本
22、课错题清零/点拨 大众传媒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虽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但旧传媒并未消失,仍在当今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传播渠道多、方式灵活、反馈及时等特点。 答案 B 解析 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错误。材料说明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动摇了传统媒体的强势地位,B正确。C、D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且不符合实际情况,不选/课时23 本课错题清零/6微博以其快捷、创新的沟通方式吸引了众多网民的参与。但一些用户发现,140字的发言***虽然降低了参与门槛,但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基于此,一种允许用户发表
23、文字和各类多媒体内容,同时保持了关注、转发的特性,将微博的关系链传播和博客的多重内容表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媒体轻博客应运而生。这说明() A文化决定着人的交往行为和思维方式 B现代传媒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C旧的传媒方式正日渐被新的传媒代替 D科技进步促进了优秀文化的发展/课时23 本课错题清零/答案 B 解析 A中“决定”一词夸大了文化的作用。C观点错误理解了新旧传媒的关系。D说法不符合题意。借助于网络,文化传播更加便捷,B正确/课时23 本课错题清零/易错点4文化交流就是要实现文化的融合 7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中意两国政府在意大利举办了“中国文化年”,这是两国文化交流
24、的一件大事,也是双方推进务实合作的最佳机遇。在意大利举办“中国文化年”,是() 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两国文化的趋同文化上互相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文化上互相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A B C D/课时23 本课错题清零/点拨 文化交流是指各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不是取消差异、实现融合,否则世界文化就失去了多样性。 答案 D 解析 文化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不能说是基本途径,故说法错误。文化交流不等于文化融合和趋同,所以说法也是错误的。应选,答案为D/课时23 本课错题清零/82011年7月15日
25、,在介绍中国文化、***、科技、自然风光和人文名胜的短片感知中国中,中国驻新西兰使馆首次公众开放日活动拉开序幕。100余位来宾欢聚一堂,共享了一场中国文化的盛宴。本次活动的举办() 体现了文化与***相互交融,能够为中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表明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加强中西文化交流,增进新西兰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能够促进中新文化的融合,消除中新文化之间的差异 A B C D/课时23 本课错题清零/答案 B 解析 本次活动让更多新西兰人认识和了解了真实、客观的中国和中国文化,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有利于为中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故的观点符合题意。强调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不符合题意。中“消除中新文化之间的差异”的说法错误/课时23 本课错题清零/12011年12月13日,黄山纪念入选世界双遗产21周年。20多年来,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黄山风景区自觉遵守世界遗产公约,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世界遗产地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遗产教育的典范和标杆。文化遗产()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可再生资源,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 B C D/课时23 教师备用习题/答案 C 解析 庆祝民